(本報訊)罹癌人數逐年增加,且根據專家提出,癌症病患往往是營養不良的易發族群,又以胰臟癌、食道癌、上消化道癌、頭頸癌與口腔癌最易發生;罹病憂鬱情緒、放化療副作用造成口腔黏膜炎、厭食症、噁心、腹瀉都會影響營養狀況。早期的營養積極介入,如何由營養的觀點,由專業醫師、營養師介入營養照護,減輕化療、放療所帶來的副作用,提升癌友生活品質,以防止營養不良或癌症惡病質,已成為近年來腫瘤醫學專家重視的議題。
五成味覺變化影響食慾 吞不下嚥
根據個案整理發現,近六成病友,在治療過程中,曾有進食困難的經驗,進一步在詢問,發現補充營養時遭遇的困擾,如「味覺改變」、「反胃」、「沒有食慾」、「吞嚥困難」等。台灣胸腔腫瘤病友支持協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李章銘醫師指出,癌症病友在化放療期間需要足夠的營養補給,如果營養不足,恐難以面對下一次的化放療。但化放療的副作用,常讓患者口感產生變化,食慾降低,或是口腔黏膜遭到破壞,而無法吞嚥,以致於影響營養補充,由專業醫護人員的營養治療介入是相當重要的。臺灣癌症基金會或醫院也有癌症資源中心單位,也有專業營養師對於癌友定期執行營養評估與營養建議,而給予對的營養補充方式,或較好的口感、較佳的風味、患者喜歡的食物的變化,對於癌友營養不良的預防都是好的建議。
癌症細胞代謝異常,因此病友有低醣、優脂、高蛋白及注意魚油補充需求
「癌症細胞代謝異常,因此病友有低醣、優脂、高蛋白及注意魚油補充需求」李章銘主任表示,癌症病患體內細胞代謝改變,必須特別注重醣類、脂肪與蛋白質的攝取比例。低醣,可減低癌細胞針對葡萄糖所生成的乳酸,乳酸的堆積,會促進癌症患者體內的發炎反應或血管增生現象。另外,可提高優質脂肪攝取量,脂肪為癌症患者運用效率最高的營養素,脂肪要選擇好的脂肪來源,如中鏈脂肪酸(MCT Oil)、魚油(Omega-3fatty acid)等,以防止癌友體重變輕,讓營養不良的狀況減少在治療的過程。而補充蛋白質,可幫助幫助減少癌症患者肌肉耗損,幫助組織再生、傷口癒合及組織重建。為何癌友可以注意低醣營養的概念?李章銘主任表示,癌細胞在代謝葡萄糖時,大部分偏向無氧代謝,會生成乳酸,而乳酸的堆積,易誘發病友體內發炎反應、血管增生,腫瘤轉移的訊號。
國衛院龔行健院長,去年所發表的文獻也提到,致癌本質因子JMJD5能和控制癌細胞生長的關鍵糖解酵素PKM2結合,改變細胞新陳代謝進而促成腫瘤生長。若降低JMJD5酵素的表現量後,癌細胞的糖解代謝隨之改變,葡萄糖攝取率降低、乳酸釋出量減少、乳癌細胞增生減緩。
癌症病患如攝取適量較低的醣類,而避免乳酸的堆積,為較理想的營養補充型態。
另外,李章銘主任也提到Omega-3魚油的好處多,對於癌友可協助抗發炎和免疫調節功能外,文獻也提到Omega-3魚油輔助癌症治療用藥的效果和對藥物耐受度的增強,而幫助病友維持體重與營養評估狀況都有較佳的現象。整體而言,低醣、優脂與高蛋白的營養概念外,魚油Omega-3 Fatty acid和麩醯胺酸的補充,也是可以特別注意到的部分。
臺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表示,在個案管理中,發現癌友在治療過程中,有近6成以上的癌友都有近六成病友,在治療過程中,曾有進食困難的經驗,訪談過程中,發現營養補充過程中,無論是食品或營養品的口感、風味病友都是十分重視的,以往我們常常要求病友吃/喝風味不好的營養品,讓癌友無法喝下去,這無法完成長期營養計畫之外,也讓癌友的生活品質變得比較不好,亦為枉然。
而罹患後腹腔腫瘤的癌症病友蘇先生分享,因為化療而吃甚麼東西都沒有味道、沒有食慾,體重一度掉到48公斤。透過營養師營養衛教以及兩個多月的低醣、優脂、高蛋白與麩醯胺酸使用之營養指導介入後,營養評估(PG-SGA)結果已從嚴重營養不良改善為營養狀況良好。
台灣癌症基金會賴怡君營養師表示,專業營養師的協助,能增加病友在營養選擇的正確性。
聖道頓馬士大學教授 JonathanM. Asprer 醫師表示,標把營養治療,是依據癌細胞代謝異常的特性,投予低醣、優脂、高蛋白的營養治療,提供較適合的能量給予癌症患者,除可以預防以及對付營養不良或惡病質,進一步增加癌症副作用的耐受度以及生存率。而Omega-3魚油和麩醯胺酸的補充,也有提升癌友在治療上的配合度,減少化療所產生的副作用、增強抗癌治療的效果。
國內每年新增近10萬名癌症患者,專業營養的早期介入應為治療的一環,而依據癌細胞代謝的特性,調整營養補充的比例,如低醣、優脂與高蛋白,是較適合癌友的營養補充建議;如能了解病友的心情,多注意提供營養的口感與風味,確實能提升病友的補充營養的愉悅感,讓病友保持好體力,協助病友戰勝每一次治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